北京酒渣鼻专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310/8733703.html 9月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渝北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谭庆介绍了渝北区推动大数据智能化成果。 智造渝北 今年上半年,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 谭庆说,近年来,渝北区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围绕现代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引领区、内陆开放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四区”定位,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着力建设一批智慧新设施、推进一批智慧新应用、发展一批智慧新产业、开发一批智慧新技术、创造一个智慧新生活。 渝北区着力建设“智造渝北”,集聚发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全力打造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群,累计引进中关村协同创新中心、长安全球软件中心等项目40余个,仙桃数据谷累计入驻高科技企业家,初步构建起“软件公共平台+发包平台+产业应用+人才培养”产业生态,成为首批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示范园,被评为“年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 8月26日,渝北区再次前往北京中关村对接高端资源,成功签约腾讯云、中国电科等大数据智能化项目22个。 他说,渝北区正在全力打造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依托OPPO、传音等整机龙头企业,集聚了深科技、中光电等上下游配套企业余家,去年,全区智能手机产量万台、增长18.5%,小型穿戴设备、机器人等智能产业协同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0%,数字经济增长18.7%。 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实现逆势增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4.8%,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 智能化改造 每年投入2亿元智能化改造 渝北区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每年投入不低于2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传统工业技改升级,为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 据了解,近三年,渝北区累计投资6.3亿元,撬动个项目实施智能化改造,全区工业机器人拥有量超过台,一半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用上了机器人。 比如,驰骋汽车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的人力成本节省了近8成,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了30%、产能提高了3倍。 谭庆说,渝北区正在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结合正在实施的“双十万”工程,渝北区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比如,在大盛镇青龙村搭建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农户借助手机就可以实现浇水、施肥、除虫等远程操作。 接下来,渝北区还将以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智慧渝北 为群众创造更加安全生活环境 疫情期间,渝北区及时开发上线复工复产智能管理平台、“惠企通”政策线上申报平台、疫情防控智能化监控平台等,累计为余家企业提供“一站式”网上申报和审核服务,有效助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稳产放量。 同时,渝北区着力建设“智慧渝北”,建设“智慧城管”,让城市管理更高效,深入开展“马路办公”,为社区网格员配备智能终端,实时采集、上报信息,成为城市管理的“眼睛”和“耳朵”。智慧管理平台建成后,累计发现处置城市管理问题万余件次,有力提升了城市管理质效。 渝北建设有“智慧交通”,实现“人、车、路”协同。不仅完善道路交通信息感知设施,实时调节交通流量,优化交通组织,提高路网畅通率,还为解决停车难题,在城区重点区域建立智能诱导系统,实现了车位信息实时显示、高效诱导、扫码缴费等功能,让“停车不再焦心、缴费无需等待”,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在“智慧综治”方面,渝北区整合公安、住建、应急等部门数据,搭建跨部门“大数据资源池”,结合4.6万余个高清摄像头构筑的“天网”、余套“智能门禁系统”构筑的“地网”、名专职网格员构筑的“人网”以及平安渝北APP、视联网系统构筑的“事网”,打造覆盖全域的社会综治“天罗地网”,为群众创造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智能渝北 市民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便捷网络服务 除此以外,渝北区还着力建设“智能渝北”,一方面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便捷的网络服务。年,渝北区农村在全市率先实现4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家庭平均接入宽带达到Mb/s,重点公共区域建成免费WiFi接入点多个。今年以来,渝北区还在城区各大商圈、医院、机场车站等重点区域,建成5G基站近个,占全市总量的1/10。 另一方面,渝北区让市民足不出户参与和办理公共事务,与华为云合作建设“数字渝北”政务云,政务数据逐步实现“聚通用”。积极推广应用“渝快办”掌上政务,90%以上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 为了让市民就医更方便、学习更轻松、生活更幸福,早在年,渝北区就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互联网医疗”远程诊疗平台,医院为中心,上连北京医院、重医院,下连各个镇街医疗机构,同步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云中心”,实现了检查结果共享、专家远程会诊、病人双向转诊等功能,让市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智慧阅读方面,渝北区在城区公共区域建立了10多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集成海量数字图书资源,市民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博览群书。同时,渝北区也在物流、教育、社保、养老等领域,大力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数字改变生活”已逐步变成现实。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记者郑三波实习生彭晨柏雨欣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3332.html |